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转载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7-03-02
3月1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基础司副司长郑剑,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出席发布会,介绍《“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就《规划》的创新、“十三五”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规划》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交通方式融合发展、《规划》实施保障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李朴民主持发布会。5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7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附:发布会文字实录
【李朴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十三五”22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社会上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今天,由我和我们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郑剑先生、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先生向大家介绍和解读《规划》的有关内容,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的总体情况。我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关于交通发展形势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人们出行更加便利,货物运输更加快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总体适应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017-03-01 15:01:42
【李朴民】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截至去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2.2万公里、13万公里和3800公里,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超过2200个,这些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天然气管网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交通出行质量和服务范围不断提升和拓宽。
二是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铁路客运动车组运量比重达到46%,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我国占7个,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50%以上,城际、城市和农村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三是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大幅提高。高铁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电动汽车、特种船舶、国产大型客机、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交通运输工具更加快速舒适,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世界领先,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四是交通运输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铁路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大部门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交通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运价改革、投融资改革扎实推进。2017-03-01 15:06:48
【李朴民】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依然是错综复杂。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存在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主要是:网络布局不完善,跨区域通道、国际通道连通不足,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城市群交通发展短板明显;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内外交通衔接不畅,信息开放共享水平不高,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铁路市场化、空域管理、油气管网运营体制、交通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交通运输要准确把握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交通运输服务人民,推进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通俗地讲,就是交通运输发展要从“走得了”提升转型到“走得快”、“走得好”。2017-03-01 15:08:53
【李朴民】二、《规划》的基本特点
《规划》紧紧围绕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部署、谋划,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基本要求: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思路、方式和路径,着力解决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以及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更好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民生条件改善。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交通运输的服务本质,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围绕更快速、更经济、更舒适和更多选择性、更高安全性,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扩大交通多样化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持续升级的运输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深化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强化补齐短板、降低成本、转换动能,积极引导新的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四是突出现代综合的发展导向。以网络化布局为基础提升运输能力,以一体化服务为根本保障便捷高效,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带动交通现代化,以绿色化发展为方向建设美丽交通走廊,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2017-03-01 15:10:23
【李朴民】三、关于《规划》的总体框架
《规划》共分为三大板块,十个章节。
第一板块是总体要求。分析了发展环境,明确了指导思想,强调了衔接协调、便捷高效,适度超前、开放融合,创新驱动、安全绿色的基本原则。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能交通、绿色安全四个方面,设置24项主要指标,其中包括民航航班正点率、建制村通客车率、铁路客运网上售票率、公交站点覆盖率、交通排放强度等与群众感受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定性定量结合、预期性和约束性兼具的目标体系。
第二板块提出了重点任务。包括完善设施网络、加强战略支撑、优化运输服务、提升智能管理、促进绿色发展、强化安全保障、新领域新业态和深化改革等8项重点任务,以附图形式对“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民用航空机场、内河高等级航道、油气管网进行统筹布局和建设安排。设置了10个专栏,实施快速交通网、普通干线网、基础服务网、安全应急、新领域建设等32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旅客联程、多式联运、城乡交通一体化等5项综合运输服务行动计划,通用航空、公路港、邮轮游艇、汽车营地、综合开发、步道自行车路网等6项交通新领域工程,以及信息共享、运行控制等智能交通示范推广工程和应用拓展工程等。
第三板块明确了政策保障。提出要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土地、投资、补贴等组合政策支撑保障;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强化交通科技创新,提高发展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培育多元人才队伍,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这就是《规划》的主要内容,我先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郑剑先生、张大为先生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按照以往的惯例,请大家在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以及提问的时候只提一个问题。下面请大家提问。2017-03-01 15:14:42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刚才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规划》是对“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任务进行了总体的部署。我想问一下,刚才您提到各项任务,我们如何做好《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谢谢。2017-03-01 15:18:26
【李朴民】谢谢。请郑司长回答。2017-03-01 15:19:46
【郑剑】感谢您的提问。这个《规划》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专项规划,总书记也说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并且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也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周密设计、多措并举。
一是在提出八大重点任务的同时,我们以专栏的形式,设置了10个专栏去落实《规划》的重点事项。专栏当中包括了32项重点工程和5个重大的专项行动计划。
二是明确了34项重点任务的分工方案,对相关的任务进行层层分工、分解,逐一落实。
三是在政策保障方面,通过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土地、投资、补贴等组合政策支持,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强化交通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支撑。
需要在这里跟大家介绍的是,从2015年以来,我们委和有关部门也一起从提升整个交通供给能力和质量的角度,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把工作重点逐渐向战略规划延伸,向监管服务延伸,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说长远战略、布局规划、建设规划、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项目清单等多种形式,采用“组合拳”的方式创新制度供给。应该说,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交通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我们相信这样的政策体系也会为这个《规划》下一步的组织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2017-03-01 15:20:03
【郑剑】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体系的特点,首先,我们是从思路上来强化引领。提出交通运输从“跟跑型”向“引领型”转变的总体思路,把“支撑引领”明确为交通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管理的基本遵循。敏感捕捉交通方面发生的热点、亮点和焦点问题,超前组织研究,加强政策储备、强化政策导向。
二是在调控上加强规划管理。我们努力去创建一个以中长期布局规划,加上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再加上年度滚动实施方案相结合的新型规划管理体系。以中长期和五年规划为龙头,以年度的分解落实、重大项目的推进和规划的评估、调整作为抓手,实现在项目审批取消下放以后的有效管控,更好指导重大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三是这个体系比较强化政策上的优化供给,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交通运输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拓展新空间、新领域的政策文件。为了抓好落实,以推进重大示范工程为抓手,在交通物流融合、交通扶贫脱贫、通用航空、智能交通等领域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明显的重点项目。搭建委、省、市合作平台,共同推进现代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
四是在制度上尽量放给市场,多多松绑。以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我们推动发改委交通投资管理工作的重心,从事前的审批逐渐转向过程服务和事中、事后的监管。我们已经压减了90%以上的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并在交通项目的核准方面实现“零审批”。加大投融资的改革力度,推出8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示范项目,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新建PPP项目的批复方式,构建涵盖规划审核、项目审批监管、资金安排等各领域、多层次、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随着《规划》的出台,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特别是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加强宏观调控,来保障规划的有序实施。我的回答完了。2017-03-01 15:26:08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刚才也看了那份文件,注意到里面有这样一个表态,说“十三五”时期是优化网络布局的一个关键期,这份《规划》对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布局总体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2017-03-01 15:33:04
【李朴民】这个问题请张大为司长回答。2017-03-01 15:34:09
【张大为】谢谢你的提问。总体来讲,中国交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已经从“瓶颈制约”转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发展需求,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发展要求出发,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服务性行业,从网络布局来讲,尽管我们高速公路里程到去年年底突破了13万公里,高铁突破了2.2万公里,从数量和品质上都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国际运输通道还难以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要求。我们要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首先以基础网络作为支撑。《规划》提出要打造“三张网”,一是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也就是以高铁、高速公路、民航等为主体,构建品质高、运行速度快的骨干网络;二是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也就是以普通高等级公路、普速铁路、内河航道等为主体,形成普通干线网络;三是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也就是以农村公路、支线铁路等为主体的服务网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基础网直接关系着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从扶贫脱贫、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讲,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2020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路上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因交通而掉队。同时,除了完善国内交通网络以外,“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交通是先行,也是基础,所以,国际运输通道的连通、国际运输便利化等也是我们“十三五”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017-03-01 15:34:21
【央视财经记者】我的问题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有23个省份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总的加起来有45万亿,很多网友也评论,和2008年的4万亿进行比较,对此您怎么看?是否会是一轮新的投资计划呢?谢谢。2017-03-01 15:58:20
【李朴民】谢谢你的提问。近日我们也注意到这方面的报道。事实上,这种说法混淆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报道中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全社会以货币表现的制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民间投资,还有外商投资等其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个概念跟GDP是一样的,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不是一个增量的概念。结合实际说一下,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如按照这一速度,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万亿左右,与一些媒体报道的23个省份今年的投资可能达到45万亿是基本匹配的。
所谓“投资刺激计划”,是在特殊时期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主动增加政府投资的规模,来拉动内需、稳定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的工作力度。要切实从满足需求出发,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坚决防止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谢谢。2017-03-01 16:10:04
【中国日报社记者】我们知道交通运输服务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请问,本《规划》是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加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谢谢。2017-03-01 16:33:07
【李朴民】谢谢你的提问,下面请郑剑先生来回答。2017-03-01 16:43:27
【郑剑】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首先是一个服务产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这一次《规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交通运输的服务本质,直面群众的实际需求,以解决短板问题和加强薄弱环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突出了四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补短板,交通运输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短板问题,比如说现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交通出行条件还非常差,“马拉人扛”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际城市交通特别是大能力的轨道交通,发展相对缓慢。日常出行中“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比较突出。高速公路方面,繁忙拥堵路段都需要进行扩容改造,一些待贯通路段依然存在,很多跨省高速公路还没有实现连通。一些跨区域运输通道和国际通道连通不足,部分繁忙的干线机场急需进行改扩建,这个大家感受都比较深刻。普通公路和内河航道的能力也不够,交通运输整体绿色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这次《规划》加大补短板方面的力度,着力增加有效供给。举个例子,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问题方面,我们强调发挥交通的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强对外运输通道的建设。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个革命老区,在2011年到2016年共完成铁路投资1.5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按照我们的《规划》,在未来四年还将新增营业里程1.6万公里,投资将近2万亿元。所以,交通对于扶贫、脱贫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提出实施交通扶贫脱贫的“双百”工程,加强对外运输通道和通乡连村公路建设,来改善特色小镇、农村旅游景点景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的交通运输条件,筑就百姓的“致富路”。2017-03-01 16:43:39
【郑剑】二是保安全。现在交通运输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道路交通的死亡人数较高,农村交通存在安全隐患,水运安全面临挑战,危化品运输和储存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方面也缺乏有效保障。所以,这次《规划》强调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风险源的动态全过程控制,加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推动应急体系建设。比如说,我们提出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将对约65万公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增设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改造约3.6万座农村公路危桥,大力发展安全、实用、经济型的乡村客车,保证农村地区的基本出行条件。保障交通网络的信息安全,防止侵犯个人隐私和滥用用户信息等行为。推动实施深海远海监管搜救、长江干线交通安全、铁路安保、公路安全应急、航空安全以及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等6项安全应急重点工程。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交通重特大事故要得到有效遏制,道路运输事故的死亡人数要明显下降。
三是强服务。这次《规划》大幅增加了运输服务方面的内容,强调高效服务、便利服务、智能服务,在不断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新兴交通需求。更加突出服务的一体化,在旅客联程运输、城际城市客运、城乡客运等事关出行体验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行信息服务“畅行中国”,将各种交通方式整合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为群众提供综合出行票务、实时状态感知和信息告警推送服务。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乡乡设网点、村村通快递,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
四是重体验。老百姓交通出行的旅程实际上也是体验的过程,既是对交通服务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是对交通发展成果的共享,所以这次《规划》特别注重群众直观体验。刚才秘书长也提到了,我们在《规划》的指标体系里设置了一系列有时代特征、能够让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效果性指标。现在大家都非常欢迎高铁,都喜欢通过动车组列车出行,我们提出了提升全国铁路客运动车服务比重、实现村村直接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交通枢纽站点无线接入网络广泛覆盖等具体要求。选取了步道自行车路网、邮轮游艇、通用航空等交通消费升级的重点工程为抓手,释放发展红利,让大家实实在在体验到交通发展、交通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效。谢谢。2017-03-01 16:44:07
【中国改革报记者】刚刚秘书长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交通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提到在衔接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郑司长刚刚也提到,我们线上线下融合正在逐步加快,共享经济也正在成为一种模式、一种潮流。我的问题是,接下来我们将如何推进各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谢谢。2017-03-01 16:47:17
【李朴民】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张司长回答。2017-03-01 16:50:13
【张大为】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是交通运输与其他行业、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前提。我们要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来推动不同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
首先,从基础设施来讲,不同交通方式基础设施联网、有效衔接是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融合发展的前提。
第二,要打造一批或者改造一批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这是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作为交通的消费者来讲,从获得感和体验感来说,综合交通运输主要体现在我们常常讲的客运站场、货运站场,枢纽要体现便捷性、高效率,也就是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所以,要构建一批现代化的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包括物流园区,从基础设施的物理衔接上加强各种交通方式融合。
第三,在物理衔接的基础上,要在运输组织管理上加强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要加快发展旅客联乘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这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还有信息互联共享,要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信息互联共享,为消费者提供比较便捷方便的交通运输服务。
第四,要促进发展要素的整合、融合,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交通运输领域是投资量比较大的领域,面临的资源环境、土地等约束也越来越大。
另外,交通的经济功能,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当前,交通运输面临一个很大任务,就是如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这也是大家普遍关注和关心的,只有促进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同时,还有更难的问题,就是体制机制问题,体制机制是很重要的因素,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是促进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所以,我们要促进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就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协同,包括法规统一体系、标准统一体系等,这方面相对比较难一点。基础设施只要有钱就可以联网,但是治理运行体系协调就涉及更多的因素,这既是难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017-03-01 17:47:44
【经济日报社记者】《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时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能不能介绍一下与“十二五”期间的交通规划相比有什么变化,创新点在哪里?谢谢。2017-03-01 17:49:34
【李朴民】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郑司长回答。2017-03-01 18:37:12
【郑剑】谢谢您的提问。与“十二五”相比,这次《“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了延续性,但是在总体的框架、思路、理念和目标任务上都有全面创新。我们总结,最大的不同在于分析新常态和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和新导向,谋划新目标和新路径。从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上来讲,我们觉得有“四个新”,实际上是“四个变”,发展环境变了,市场需求变了,发展基础变了,发展条件变了。
一是新环境。从环境这个角度讲,应该说交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变化。国际上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跨境人员和货物交流是快速增长的,据统计“十二五”出境旅游人数和民航国际航线数量增长一倍以上、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翻两番、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46%,交通运输服务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任务更加繁重。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迈向中高端,消费升级不断加快,“三大战略”推进实施,全面建成小康任务艰巨,交通运输在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扶贫脱贫攻坚等方面责任重大。
二是新需求。需求在结构上、层次上、领域上都有了变化。结构上,大家感受最明显的,现在高铁、高速公路、民航的出行及自驾车等个性化出行迅速增长,全国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对数比重已达60%。货运方面,大宗物资运输趋稳,铁路煤炭发送量连续下降,小批量、多频次、分散式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快递业务量连年保持约50%增长。其次是层次提升,一单制、一站式、综合性服务需求旺盛,共享交通、定制交通、公路港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运输需求猛增。最后是领域拓展,国际运输需求规模和范围快速拓展,城际城市同城化、通勤化、无缝化运输需求大幅提升,旅游交通等新兴需求亟待得到响应。2017-03-01 18:37:25
【郑剑】三是新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分别增长33%和67%,民航机场数量增长20%。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机场、高等级航道、深水码头等一系列大能力、高标准基础设施总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交通运输能力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是,交通运输区域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提升综合服务品质、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是未来交通发展当中的主要矛盾。
四是新条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重大工程建设能力、高速列车等装备制造水平大大提升,交通服务依托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条件明显改善。如果没有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的线上线下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铁路互联网售票占比超过了60%,今年春运期间更达到了70%以上,交通运输优化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反过来看,现在交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约束,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方面等约束越来越紧。我们统计,全国交通仓储邮政业占成品油消费达60%以上,交通是全国的用油大户,所以交通未来发展中面临的资源条件制约是很严重的。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发展的不协调、不融合和不适应主要集中在区域交通条件差异大,硬件与软件之间不协调,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够,交通与经济融合性不强,在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运输需求方面还不适应。所以这次《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知道我们这是首次提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前“十一五”、“十二五”一直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内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了发展当中的现代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系统性。2017-03-01 18:37:40
【郑剑】关于现代性方面,一个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该做到构建现代管理方式、满足现代需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
现代的管理方式大家比较好理解,就是用现代的信息手段去构建服务、管理和决策支撑三个系统,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交通先进科技、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支撑,使我们能够在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上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比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都是非常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它的建设和运营都是要求一体化、信息化的。同时,《规划》也提出构建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比如我们现在推进的公路港,目前全国的公路港运营数量已经达到26个,进一步拓展范围形成网络和规模的效益后,可以进一步降低公路货运的空载率,解决好公路货运方面现在存在的小、散、乱的问题。同时,以智能运营管理去助力先进的设施设备,能够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这是这次《规划》提出的一个目标。
现代市场需求,刚才我介绍了,现在快速化、个性化的新兴需求是日益增长的,2016年高速铁路客运量、民航客运量和高速公路七座以下小客车流量增速分别达到了27%、12%和17%,这部分相对比较中高端的运输需求是明显比其它运输需求增长更快的。这也要求交通供给在网络层次、供给结构方面能够更加精准。刚才张大为司长也介绍到了,这次《规划》设计了“三张网”,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网络本身的功能性和专业化程度,能更好适应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2017-03-01 18:37:56
【郑剑】关于现代发展模式方面,这几年交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前一段时间像广东、广西、云南、上海、贵州等地区都在积极推进高铁经济带的合作,这也是交通发展一个新的业态模式。同时,各地的通用机场数量,包括临时的起降点,已达到了300多个。旅客的邮轮出境突破了200万人,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了1.68亿。交通和其它领域跨界合作、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所以这次《规划》提出拓展交通新领域、新空间,本质是促进交通和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几个方面的融合,包括交通和产业融合,促进通用航空、邮轮码头、汽车营地等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城市共享交通、农村定制班车等新型服务。交通和经济融合,就是发展高铁经济、临港经济、临空经济,促进交通物流的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和智能化。推动交通与空间的融合,鼓励交通设施和地上地下、周边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大家比较熟知的,类似于香港地铁发展的“轨道加物业”发展模式,建设依托综合枢纽的城市综合体和产业综合区。
第二个方面是综合性。综合交通运输的本质有三个方面,一是要进行综合布局,二是进行综合衔接,三是提供综合服务。
综合布局,就是在通道、网络、节点上都进行综合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安排,统筹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的网络,明确分层分级覆盖的目标。大家可能关注到了,这次目标中提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要覆盖的范围,实际上是通过分层分类来体现统筹。比如说在长江经济带方面,以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为对象,来谋划一个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强化区域内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在引领新型城镇化方面,大力发展城市和城际的交通网络。2017-03-01 18:38:12
【郑剑】综合衔接方面,不只是做到物理上的、通道上的衔接,还要强调在功能上、运行上和服务方面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不同枢纽场站、境内境外之间的有效衔接,这里面枢纽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是运输链条上的核心。所以我们在这次《规划》里强调推进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这个节点上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完善交通物流枢纽的集疏运系统,提高货物换装的转运效率。这次《规划》提出,在大的交通枢纽主要的客站和货运设施之间要实现交通设施的直接连接,要推进铁路直通重要的港区和物流园区。
综合服务方面,以实现旅客出行的零距离换乘和货运集约高效为目标,以构建一个综合信息的服务平台作为抓手。这次《规划》提出要推进信息服务“畅行中国”,就是要鼓励发展“一票制”,企业要不断完善票务服务系统,来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的便捷性,提升服务的连续性和无缝化水平,增强适应性和灵活性。
系统性方面,要打造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和一个完整的支撑系统。
客运系统方面,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完善域际客运网络、城际客运网络、城乡客运网络、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网络、国际旅行客运网络。《规划》也提出在全国要重点打造150个开放式立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等骨干公交方式连接大中型高铁车站以及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大机场应该用大能力的轨道交通衔接。推动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导向标识连续、一致、明晰,积极引导立体换乘、同台换乘。《规划》还提出推进交通空间移动互联网化,建设形成旅客出行与公务商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相互渗透的“交通移动空间”,以后交通出行的过程可能是体验式的过程、消费的过程,也会成为商务及休闲的过程。2017-03-01 18:38:30
【郑剑】货运系统方面,要以多式联运为重点,现在的多式联运发展还是滞后的,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不足5%,发达国家一般是30%以上的水平,而每提高多式联运比重1个百分点可以降低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完善水路运输网络,强化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探索实施货运“一单制”,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推动快递网络下沉,促进专业物流发展。
最后是完善保障系统。绿色安全模式和富有活力的市场,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家也都感受到,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规划》围绕交通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节约等重点,推进交通全过程的绿色化。安全方面,坚持底线思维,以科技进步推动安全发展,更加注重监管和应急救援两个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风险预防和联防联控,推动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不断完善交通宏观调控体系,加快交通投融资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
这就是本次《规划》的一些基本特点。谢谢。2017-03-01 18:39:00
【李朴民】因为时间关系,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请大家跟我们新闻办联系,我们将安排专门的时间和人员来给大家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全程由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大家想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全部内容请关注中国网,同时也关注我们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微信、微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7-03-01 18:39:16
"